文章关键词:
“亲,帮我在朋友圈里点个赞吧!”、“小伙伴们,求赞!”……诸如此类的“求赞”信息,相信很多微信用户都收到过。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内出现由商家发起的“积赞送礼”活动,引得微信用户四处“求赞”。读者张丽称,她积满200个赞”去兑换礼品时,被商家以“活动结束”为由拒绝了。积满赞”兑换礼品时
商家称活动已结束张丽告诉记者,3月初她在微信上看到郑州一家婚纱摄影店开展的“积满200个‘赞’,唯美写真免费拍”活动,于是四处“求赞”,为了积够200个,她还通过“附近找好友”、“摇一摇”等方式加了许多陌生人为她“点赞”。
经过一番努力,张丽终于积够了200个“赞”。她到郑州这家婚纱摄影店兑换礼品,本以为可以免费拍套唯美写真,结果被店内工作人员告知这项活动已于两天前结束。
张丽说,她回来后再次察看这家店的活动网页,看到上面根本没有注明活动截止时间。通过转存、收藏或截图保留证据记者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工作人员称目前鹤壁市还未接到过关于“积赞营销”的投诉,即使接到投诉,“积赞营销”中往往没有发生交易和消费行为,很难按正常的消费纠纷处理。
工作人员提醒,在积满“赞”数后,要通过转存、收藏、截图等形式保留证据,若发生纠纷可向商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工商部门会据此快速认证,为消费者追讨权益。微信用户可举报诱导分享行为针对“积赞营销”的行为,微信团队曾于2013年12月31日在腾讯官网对微信公众号用户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诱导分享行为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反对不正当利用公众号群发消息的功能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特别是通过群发消息等手段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的营销行为。例如通过奖励诱使用户进行分享、强制要求分享至朋友圈即可查看等行为。
公告中还提出,如果用户发现公众号存在诱导分享行为,可以通过微信的举报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将根据违规程度进行处理。“积赞营销”常见的几种欺诈行为记者在网上查询得知,微信用户参与“积赞营销”活动而上当受骗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后发制人——活动说明中未注明要求,当微信用户积满“赞”数兑换礼品时,商家以“资格限制”、“名额已满”等理由拒绝。
偷天换日——活动说明未注明日期,而微信用户兑换礼品时,商家以“活动结束”、“领取日期已过”等理由拒绝。
另外,有的“积赞营销”活动进行一半时突然中止;有的则让你积满30个“赞”后再积50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