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近日,刚卖完白三七干果,宣恩县椿木营乡杉坨村二组吉祥家庭农场负责人万齐祥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工人秋防保苗,为明年白三七生产做准备。
“今年,白三七花开时恰逢阴雨连绵,结籽率低。”万齐祥停下手中的活路,介绍起今年药材结籽的情况。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刚开始种植药材时,因为经验不足,生长的果子小、品质差、产量不高。面对困难,万齐祥没有气馁,虚心请教州内外药材技术专家,潜心钻研,发现要想药材产量高、质量好,品种很关键,管护太重要。在专家的指导下,选育新品种白三七秧苗,开启种药新征程。
科学、规范管理,全程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药材品质得到改善,万齐祥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药“土专家”。
万齐祥药材种出“套路”来,本地村民看在眼里,纷纷向他讨教种植管护技术。万齐祥下定决心带头搞好示范,自家农场率先安装节水灌溉设备,尝试水肥一体化,建起烘干烤房,千方百计做大做强药材产业。
2018年,万齐祥新扩种白三七药材种植面积6亩。今年,又开发4亩荒地种植白三七。截至目前,万齐祥的吉祥家庭农场共有药园面积近20亩,成为全组单户药园面积最多最大的家庭农场。
为做大做强产业,农场决定重点发展白三七、贝母、重楼、白附子等4个品质较好的药材品种,既统一品质,又相对错开集中采收加工的高峰期,延长采收、加工、销售期,药农反响很好。
杉坨村党支部书记冯仕菊告诉笔者,万齐祥的“药”主意帮助村民换思路,目前全村261户中,已有百分之百的农户发展以白三七为主的名贵药材,户均面积近2亩,户均年产值可突破10万元。
万齐祥尝试通过技术创新,综合开发药材系列产品,从单纯卖鲜果子向深度开发干货产品转变,延长产业链。他计划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创新发展,做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