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自从白三七药材基地建成以来,我就和爱人尹忠菊一直在基地务工,基地就在家门口,方便照看孩子,我们终于告别了远离家乡在外务工的奔波日子。”7月5日中午,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村民袁玉山告诉笔者。
现年55岁的袁玉山一家4口人,是2018年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在基地务工已有3年之久,每人每天工资100元,一家人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连日来,晴雨交替的天气,让长槽村海螺山的白三七长得愈发嫩绿,工人们不管天晴下雨都会忙着到基地管护药材秧苗。
2018年,在椿木营乡党委、政府和长槽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引进了宣恩县恒瑞药业有限公司,借助当地得天独厚的土质、气候等优势资源,经过3年多的不断发展,建成了总种植面积150亩的白三七名贵药材基地,仅去年一年,基地生产的白三七种子就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达26万多元。
“在基地务工的大多是本地的脱贫户,目前可带动30多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其中易地搬迁户10多人,他们可在基地管护药材,也可以在加工厂房务工,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基地负责人张灿告诉笔者,白三七药材种植基地得以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从基地投资、厂房建设、电力保障、产业路建设、水源供给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长槽村白三七药材基地,只是椿木营乡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乡党委分管药材产业的负责人田正友说。近几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在特色药材产业上下足了功夫,依据自然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一圈两片三基地”产业格局,即发展一个紫油厚朴药材产业圈,打造贝母、黄连、川牛膝等优质道地药材示范片,巩固发展白三七、七叶一枝花、黄精三大药材产业基地。“目前,全乡已引进2家龙头企业,发展10多个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30多个药材家庭农场,一户一产业、一家一就业的产业就业规划目标已经达到。”田正友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累计建成紫油厚朴基地2万亩、贝母基地1500亩、白三七基地2000亩、川牛膝基地3000亩、鸡爪黄连面积1500亩,带动就近就地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2500元左右。